复工半小时后再度停业,超过2000家影院撑不住了
曾经的影视行业垄断渠道,在疫情下停摆之后还遇到了字节跳动等线上渠道的挤压,这个领域到底该如何自救?
转型零食电商、转型衍生品通路、转型线上活动……影院传统收入结构,正警示着所有的参与者:这个行业自救唯一的路子,就是呆着别动。
疫情就像一场冬眠。此前在市场竞争中未能实现原始积累的影院,或将在这场冬眠中活活饿死,剩下的就是行业里前几年真正挣钱的。
截止3月27日,已经有2263家影院类企业,和5328家影视相关企业撑不住了。
但「新商业要参」认为,这并不是影院领域的终局,这个数字还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上扬。
影院的观众只看了半小时电影,国家电影局便下发通知:所有影院暂不复业,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。
那是3月27日,南京市江宁区,星悦巨幕影城暂停营业64天后首次开门。
影院经理老柏介绍,当天有137位观众前来观影《流浪地球》《战狼2》《何以为家》和《白蛇·缘起》4部影片。
他们中,会员免费;非会员在猫眼、淘票票等APP上,可以用4元钱买到一张电影票。
其实,这4元就是付给平台的手续费。这一晚的4场放映,影院根本不赚钱。
出乎意料的是,电影进度条不到30分钟,老柏就在影城经理群得到“继续停业”的消息。
一个个“收到”在聊天界面里弹出,老柏面无表情。
成本透支求生存
收到这个消息的,不只是老柏。
南京同一天开门营业的8家影院,和全国截止3月22日复工的523家影院,都因为这个消息手足无措。
毕竟,为保证这次安全复工,他们投入了不少精力。
据镜像娱乐报道,为营造“无毒环境”,影院的空调系统,需要专业人士消毒。
在专业消毒公司的报价中,2000-3000平米的影城,全套消毒费用大概在5000-6000元左右。
在此之外,人力成本、租金成本、营业损失等早已将影院压得喘不过气。有媒体预计,2020年第一季度,中国影院领域损失额将达到120亿元。
疫情影响下,影院和KTV的固定成本构成类似。
吴海在透露魅KTV的财务现状就提到,这个KTV品牌每月的人力成本超过340万,房屋租赁成本超过180万。
这两项成本占据了95%。
《文娱商业观察》曾以上市影院企业财报为依据,大致估算了这个行业的人力成本。其表示,2020年一季度的影院员工工资成本至少为28.77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人员成本不仅仅是显性的工资,还有隐性的五险一金成本,在正常缴纳的情况下,五险一金的成本约是工资的40%。
这意味着员工成本还将增加至少10亿,整个一季度的员工成本迅速抬升至近40亿。
其次就是租赁成本。
以万达电影2018年租赁费用为例,其全年费用为4733.61万元,分摊到单个季度的租金及物业费用约为1200万元。
但万达电影属于高票价、高消费、高服务类影院,且依托万达广场经营,其经营数据其实不具代表性。
▨某万达影城内部,图/鲜城
普通类影院中,金逸院线可以作为代表。2018年数据,其单个季度的租赁+物业费用约为1555万。
按照金逸影视直营店的票房占比2.5%计算,全国普通影院租赁费用在5.35亿左右。
这些数据从行业来看似乎没有直观的感受。但细化到每一个个体,众多处于盈亏边缘的影院就很难承受。
以英嘉星美影城为例,该影城为1月设定的票房目标为480万元,但实际只实现了1/5左右,2月则是没有收入来源。
截至3月27日,超过2个月的经营停摆,已经有2263家影院类企业注销。而与影视相关的公司中,已有5328家公司注销或吊销。
这一数据,是2019年全年注销/吊销影视公司数量的1.78倍。
不料野蛮人赶尽杀绝
与KTV有所区别的是,影院最大的损失是无法回流的票房。
影院的生意有明显的淡旺季,上半年旺季是春节,下半年旺季属国庆。
2020年的春节档,曾被业内人士誉为史上最强档,其票房总和大概率会超过2019年的58.4亿。
有人预估,2020年除夕至初六的电影票房会达到80亿元。这些票房中,院线能够分到1/3,也就是大约27亿。
▨图/猫眼专业版
票房之外,还有随之产生的映前广告、饮料零食等。
按整个行业的收入结构来看,票房收入与非票房收入的比例大致为2:1。
也即是说影院仅春节档就能卖出13.5亿的广告和零食。
这些收入,在一场疫情的侵袭之后悉数归零。
按以往来看,这些票房也不算彻底归零。以刘亦菲主演的《花木兰》为例,受疫情影响,该影片几度推迟了档期。
影院而言,就算《花木兰》从春节档推迟到国庆档,其依旧能够分到一笔票房。
影院近乎成为传统影视领域的垄断渠道。
但现在变了,影院们怎么也想不到,在这危难时刻居然从线上跑来一个野蛮人。
1月24日,字节跳动豪气砸下6.3亿元,买下了《囧妈》的春节首播权。这个价格,相当于院线票房盈利18亿后,欢喜传媒所能够获得的收益额。
也即是说,按传统1/3分成,影院板上钉钉的6亿收入,被字节跳动截胡了。
▨图/囧妈电影海报
当时,爱奇艺龚宇就认为:“在春节期间,头条买了一部电影,未来可能买多部电影,这个电影是头部的院线电影,通过免费的模式给用户播放,依靠广告收入。”
果不其然,大鹏的《大赢家》再次携手字节跳动转为网络播放。
这一次,《大赢家》电影团队甚至通过DOU live首次开启线上“云路演”活动,主演们将在直播间与粉丝进行线上直播互动。
据悉,成功卫冕UFC冠军的张伟丽也现身直播间,与大鹏进行连线。
是的,这不仅抢了影院的生意,还绕开了宣发。
院线电影线上首播,已成为全球影视业探索的新模式。
环球出品的动画电影《魔发精灵2:世界之旅》原定于4月10日在北美上映。
但近日片方宣布,在上映的同一天,也会在网络上发行数字版。
也就是说《魔发精灵2:世界之旅》将在线上线下同步上映。
▨全球影视线上点映,图/weibo
字节跳动的加入,直接捣乱了传统影视产业链的秩序。
以往,一部电影通过制作、发行、院线等环节,与消费者接触。而今,一部电影直接工厂直发,跳过发行、票务、院线等,直接展现在抖音、今日头条等APP上。
影视行业也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。
这个模式,很可能在疫情之后依旧继续。就像是喝星巴克空间体验的人,依旧会去星巴克坐坐;只想喝杯咖啡的人,却更愿意点一杯瑞幸。
字节跳动,成为了影视行业瑞幸般的存在。
安静冬眠即是自救
急于自救的影院,迫切复工。
但复工之后的表现并不客观。前文中老柏的影院的表现还是不错的,当天4部影片放映,吸引来了137位观众。
而灯塔数据显示,3月22日复工影院累计放映场次达到1389场,而观影人次仅1326人,平均每场观影人数不足1人。
特殊时期,没有多少人愿意去电影院了?
新浪娱乐曾在微博发起一项投票活动,选择不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达到30.6万,占比将近80%。
▨八成观众不愿去电影院,图/weibo
这也使得复工后的影院并未获得多少票房收入。猫眼数据显示,3月20日全国票房仅1.38万,其中河南208场次、广东179场次的票房收入均为0。
已经复工的影院,也有自愿继续关门的。
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,3月24日,复工的影院为495家,已经较前一天减少43家。直到3月26日,全国仅140多家影院营业,而前一日则为400多家,3天内累计再停工的影院已经达到300多家。
3月27日,国家电影局叫停所有营业的电影院。
接近国家电影局的市场研究人士认为,电影局这一决定可能就是因为目前恢复营业的影院票房不理想,担心打击影院从业者士气。
但自救仍在继续。从1月停业以来,各大影院都推出了一系列的自救措施:
(1)零食外卖。
早在2月18日,万达电影官微就将卖品部云开店,实现多款零食饮品无接触安心配送到手。
从发出的那份海报可知,其可乐35元12瓶,哈根达斯冰淇淋69元2个,烤肠99元25支,可谓大降价。
影院也干起了外卖。这不只是万达电影一家,2月初以来,苏宁影城、博纳影城等各地影院陆续开始推出零食礼包清仓秒杀,有的自主配送,有的与外卖平台合作。
▨博纳线上零售,图/weibo
(2)转型承接线上活动
江苏一家连锁影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停业期间将转型做线上电影活动。
影院经理表示,可以把现有资源,如影城会员、微信公众号粉丝、广告客户等,通过线上活动的方式进行造势活跃,影院担任主办方,由赞助商提供奖品,在网络上宣传召集广大电影迷,定在某一天进行线上限时答题比赛。
这是一种流量玩法。需要考验影院的是,能否聚集到足够数量的私域流量。
目前,这一转型还未被市场验证。
(3)线上衍生品销售
衍生品一直是影视行业的金矿。在好莱坞的电影收入中,票房只占30%,衍生品收入可以达到电影公司的70%。
早在2016年,一系列好莱坞电影登陆国内市场。当时,万达某单个影院,在《美国队长3》放映期间,单日销售了3.6万元的衍生品。
在之后《魔兽》上映期间,该店9天衍生品销售超10万元,6月份整体衍生品销售额达到了29万元。
▨电影衍生品销售与2016年火热,图/CHINADAILY
但尽管套路多多,也不过是杯水车薪。
新华网曾采访华联影城肖家河店,该门店就没有出售卖品的计划。
据悉,在电影院的收入结构中,卖品本身只占据一小部分比例,票房才是主要收入来源,可占9成左右。
更何况,电影院的售价相较电商平台高出数十元不等,难以显现出竞争优势。
影院卖品不过是附属销售产品,其消费场景只是看电影的顺便消费,很少会有人专门到电影院购买卖品,销售前景并不明朗。
而为收入有限的卖品复工,无论是自主配送,还是与外卖平台合作,都只是卖个吆喝。
而今留给影院的,只有一条路——安静冬眠。N
参考资料:
[2] 影院复工“难”:场均观影不足1人、全线再度被叫停、2200多家已注销——镜像娱乐
[3] 电影局叫停影院复工,行业不知所措——财新科技
[4] 全国507家首个周末票房仅7万元,又有院线影片试水网络首播——每日经济新闻
[5] 影院“求生术”——数娱梦工厂